南華大學|回首頁

English

2025/11/7
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 探討AI的應用與反思
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 探討AI的應用與反思

【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】「2025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」6日移師南華大學進行第三天議程,探討主題聚焦在「人工智慧的應用與反思」,多國學者分別從AI科技新浪潮、AI時代的教學危機等多重面向,探討人類應如何「明智」的使用AI工具。

論壇由佛光山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主持,邀請日本、馬來西亞、荷蘭、緬甸、澳洲等國學者與談,開幕儀式由南華大學原住民族文化青年社學生以《搖擺挪魯灣》舞蹈迎賓,並播映南華大學生以人工智慧(AI)生成的「兒歌創作」入圍作品,呼應論壇主題。

高俊雄表示,AI很有效率,可以產生很多功能,但身為現代人必須學會判斷它是否正確。日本政府已針對中小學制定AI使用政策,佛光山南天大學也訂定AI使用規範,儘管AI很有能力,但它無法教導我們的「心」,我們應該學會如何更有智慧的使用AI。

日本花園大學校長磯田文雄指出,有學者認為AI「侵犯未來權」,在現今數位資本主義的時代,它無視於社會規範,並剝奪了與個人自主相關的基本權利,AI文明是否會以犧牲人性為代償而繁榮發展?並有可能使我們失去人性呢?我們是自律的人類,能否擺脫監控資本主義的控制,維護我們的人性尊嚴呢?

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黃先炳以「新科技浪潮」為題指出,面對AI新科技浪潮,馬來西亞資格認證機構(MQA)已於2023年3月就通告使用AI來增強學習,而不是取代學習;教育工作人員與學生應合乎道德、謹慎地使用AI,並以覺知、倫理與慈悲心生活,「善用科技而不迷失人性」。

黃先炳表示,拉曼大學校長尤芳達提出「心的學習」理念,在AI時代,人類需要有兩種能力,即「專心的頭腦」與「靜心的內在」,教育的使命不只是傳授科技技能,更要培養內在平衡、同理心與自覺力,「這是任何機器都無法取代的人性光輝」。

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宗教系教授Carolina Ivanescu指出,AI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和專業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,但AI也有它的陰暗面,包括碳排放問題、耗盡資源危機,電子廢棄物處理也是一大災難。她認為AI不該淪為科學崇拜,而應該成為「道德、倫理經濟人」的地位。

緬甸鵬多悟大學校長Ven U Nayaka說,AI在醫療、學術研究、商業、建築、工程和交通等各個領域提供了寶貴的支持,能提高效率、解決複雜的問題,它正不斷地塑造我們的未來,我們必須負責任地使用,以確保符合倫理規範,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未來。

澳洲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主任覺瑋法師表示,與其關注人工智慧系統本身,不如說AI這本《聖經》關注的是人們在經歷智能革命時的切身感受,我們可以透過清晰的思路、專注的態度和明確的目標,為社會變革做出「質的飛躍」,透過更有意識、善於反思和提高覺察力,從而有能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。

中國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李四龍以「AI時代的教學危機與學術機遇」為題表示,AI正在改變未來的結構和生活方式,大學的教室也正在發生顯著的變化,我們只能通過「教學改革」獲得未來,「跨學科課程模塊」將成為大學教育的常態,「AI的發展並不代表文科的沒落,但文科生要提高理工科素質」,他認為未來的「新人文」一定是文理交叉的新形態。

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 探討AI的應用與反思

Go Back